马甲会换,守护不停!五马山烈士纪念碑少年护卫队156个周末的深情守望
9月30日,清晨的五马山笼罩在薄雾中。12岁的黄思瀚踮起脚尖,认真擦拭着革命烈士纪念碑。这个动作,他和“五马山烈士纪念碑少年护卫队”的队员们已重复了156个周末。
9月30日,清晨的五马山笼罩在薄雾中。12岁的黄思瀚踮起脚尖,认真擦拭着革命烈士纪念碑。这个动作,他和“五马山烈士纪念碑少年护卫队”的队员们已重复了156个周末。
伦敦泰晤士河边那块新刻完没几天的黑色大理石,凌晨四点被雾气裹住,像一块刚出锅的烙铁,烫手却没人敢扔。
当缅怀不再以大理石为载体,而是通过参与、维护、照料、建造、培育与关怀等行动来实现时,会发生什么?最成功的纪念碑,能成为唤起记忆、治愈心灵与凝聚社会的催化剂。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用好文物资源,讲好抗战故事,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开设“抗战文物诉说红色历史”专栏,从这些珍贵的文物中,聆听历史回声,赓续英雄血脉,传承红色文化。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样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年份里,记者实地探访位于矿山公园的海南铁矿死难矿工纪念碑,缅怀在苦难中逝去的先烈,从这段浸透着血泪的过往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坚定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
寿宁县犀溪镇,南山下村,石头岗红军洞。这片土地在1935年见证了闽东特委和苏区办事处的秘密运作。没谁会怀疑这里曾承载过一些历史节点,它安静无言,仿佛只是村民每日路过的泥土。但历史深处,总有几件事情让人心里头拐不过弯。文献、纪念碑、遇到的每一句口述,都让人捏一把
彭长竹老人上个月去世了,享年102岁。临走前他在医院病房里看完了一场阅兵直播,说这是自己这辈子最后想做的事。他右眼看不见,左眼也模糊,但还是坚持要戴上老花镜盯着屏幕。
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一隅,藏着一块不太起眼的碑。不是每个人都能一眼看到它,也没人会在风里坐很久——不过,它就是在那里,根本没有一丝矫揉造作地保持沉默。碑面上,两位年轻名字并列。许杏虎,朱颖。这里不是普通的石头雕刻场地,是他们的叙述空间。说是纪念碑,其实也是个问号,
9月3日,陕西岚皋,一小伙发布一段视频令无数人泪目,视频中显示小伙正驾驶的车路过一条小道上,此地方有点偏僻,当他被路边的一位奇怪老人拦车后虽然感到很疑惑,但还是把车窗放下来问老人: “有啥事啊,叔?”于是老人走了过来跟小伙说能不能帮他调一下电视。小伙听到后就问
在这一时期,德国的纳粹被彻底清算,扫进历史垃圾堆。但日本不同,日本的一些军国主义政客虽然短暂入狱,后来却都被释放,回到政府。
本次纪念活动征集的八万只和平鸽,全是来自北京10个区的鸽友们,北京鸽友张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养鸽最大的乐趣,就是希望自己的鸽子,能够上天安门飞出去,那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
纪念大会服务保障和广场活动指挥部策划设计部、广场活动部副部长肖向荣介绍,今年合唱团最大的特点是在歌唱过程中增加了动作。《松花江上》号角响起时,合唱团全体成员共同转向纪念碑。“这给合唱团训练以及现场收音、直播都带来了很大挑战。”肖向荣认为,但如果站立不动,就缺少
今天市联会的活动在我们县里举行,上周在群里报名接龙参加。我发现我们县的其他两人都没报名,我想在我们县举行,没人参加不太好,赶紧报了名。我就是这种性格的人,总是自己给自己加码。今天在抗战纪念碑刚刚默哀完毕,一个工作电话就打来了,幸好不是在默哀中来的电话。我的“幸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今年是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成立10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进驻锡矿山9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百年前,在世界锑都锡矿山,无数先烈浴血奋战,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冲破黑暗,迎来光明;百年后,这片浸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昨日(9月1日)适逢自贡建市86周年,自贡“还我河山”纪念碑在釜溪河畔安装落成。通过纪念牌的展示和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自贡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使“还我河山”所代表的爱国精神成为激励我们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这座纪念碑由一位千里之外的福建商人捐建。“父亲希望我有朝一日,能为牺牲在滇缅公路上的先辈们建一个‘家’,作为忠魂归国的归宿。”2005年,来自泉州晋江的林晓昌出资350万元,在滇缅公路终点建起纪念碑,兑现了对父亲的承诺。
在云南畹町,一座高悬于山脊的纪念碑静静俯瞰着中缅边境。碑身镌刻“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根据通报可知,释永信被多部门联合调查了,他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长期与多名女子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
胡毅的“唤山”系列作品缘起于庐山山石的自然肌理,“材料自己会说话,说山川的生命。我从没想过画山,我想让山从材料里自己走出来。”山水灵魂经过多年酝酿、磨砺、重构,终自成面貌。在方寸间,完成传统文化地理的当代转译。
1944年7月7日,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的川军抗日阵亡纪念碑在成都市老东门城门前落成。2007年8月15日,该纪念碑迁至成都市人民公园东门前,至今81年了。